「魚丸子」還是「魚蛋」?2.25 億元普教中無助學中文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6/07/01 18:23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6

分享:

分享:

「普教中」有用?政府報告早前指未有明顯證據證明「普教中」對學中文有幫助,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於7月2日會在立法會展開討論。

政府早於08年開始投放2.25億元公帑推動普教中,今次報告結果被社會質疑教育局自打嘴巴,到底「普教中」推行情況如何?

1. 現時有哪些學校正用「普教中」?

根據立法會文件,使用「普教中」的中小學比率8年以來均有所上升。

   08/09  12/13 15/16 
小學  55.5%  70.4%  71.7% 
中學  31.8%  37.0% 36.9% 

從圖表可見,使用「普教中」的中小學比率8年以來均有所上升。

TOPick 曾以家長身份致電34間官立小學查詢學校推行普通話教中文情況,當中有7間官小指有推行普教中,均只在部份班級或班別推行。當中推行普教中的學校包括:

  •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(銅鑼灣)
  • 深水埗官立小學
  • 筲箕灣官立小學
  • 大埔官立小學
  • 屯門官立小學
  • 海壩街官立小學
  • 馬頭涌官立小學(紅磡灣)

2. 「普教中」推行6年,獲撥款2.25億元

根據立法會文件,語常會自08/09至 13/14學年起,以先導形式在160間小學推行普教中,整個計劃6年以來撥款2.25億元,用於學校支援如內地教學專家和本地教學顧問提供專業支援、為教師舉辦關於「普教中」理論和教學法的研習班/工作坊、代課教師津貼等。

3. 「普教中」或會造成學習障礙

研究結果顯示,推行「普教中」的學校在老師及學生層面都出現問題。

報告指出,部分學生因語言障礙而採取「迴避策略」,或不參與討論。當局亦發現有學生回應提問時只用簡短詞句表達,因此認為「普教中」或會造成學習障礙。有部分高年級學生,亦因對學習普通話的動機下降,中文因而退步。

老師在「普教中」政策下亦遇到困難,例如有老師有時會分不清在教普通話還是在教中文。另外亦有教師受個人普通話能力所限,未有在課堂進行朗讀示範,也未能準確判別學生的語音問題。

不過,研究亦發現「普教中」的優勢,「普教中」學生能更大膽地說普通話,而在初中階段,閱讀範疇是「普教中」學生較佳;在寫作方面,高小階段是「普教中」學生較佳,但在初中階段則是「廣教中」學生表現較好。

4. 官方堅持「普教中」有效?

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曾表示:

學生學普通話多咗,寫作及說話會比較少咗啲俚語

而教育局亦強調可「提供更多實踐普通話的機會」,更曾一度在網頁指「廣東話是一種非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」,後因惹來抨擊而被移除,並承認有關「廣東話」的注釋出現「含糊不精準的地方」,對引起誤會「深表歉意」。

前財政司長梁錦松亦曾表示:

中文點解唔係用普通話教?唔係個個母語都係廣東話。

不過社會一直有聲音擔心指,因廣東話、普通話說法有別,例如有香港特色街頭小吃「魚蛋」普通話說法為「魚丸子」、「士多啤梨」則是「草莓」、「番茄」的普通話叫法是「西紅柿」等。